山南寺廟行--轉自西藏拉薩友人 梅朵 老師文章.


桑耶寺:


桑耶寺係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位於山南紮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紮瑪山麓,建造於大約西元8世紀中葉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

  桑耶寺有許多名字,古稱烏登勃來,藏文寺名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或者鄔策欽莫寺,還有無邊寺存想寺三樣寺等名稱,但一般總稱為桑耶寺。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據說,為了滿足一下國王急於見到寺廟建好後景象的迫切之心,蓮花生大師再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變幻出了寺院的幻影,這讓沒見過高科技的國王赤松德贊驚呼一聲: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於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有了自己的正式大號桑耶寺。不過,比起前面那些繁瑣的名字來,藏王的這聲驚呼倒還容易上口一些。



  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據說其出生後還曾圍繞著他上演了一出藏族版本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可正所謂少時蹉跎日後卻必成大器——赤松德贊後業在藏族歷史上被稱為師君三尊之一。西元754年赤松德贊執政以後為鞏固政權的需要,設計除掉了崇苯的大臣,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揚佛法抑制苯教。為此,他曾經先後兩次延請外國專家”——從印度迎請了高僧寂護,從烏杖那國請來了密宗大師蓮花生入藏傳經,使佛教由此開始在雪域高原紮下了根來。

  赤松德贊後又授命寂護建造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但建寺過程中卻屢建屢垮,原因據說是此地妖氣很盛,鬼魔橫行。想來寂護大師大概屬於書卷氣較重空有滿腹經綸那類文化人,對於這些邪魔外道就好像是秀才遇上了兵,一點兒招也沒有。看著寺廟老是建不起來,英明的赤松德贊國王那個急啊,慌忙就把精通密宗咒術擅長降魔伏妖的蓮花生請來幫忙,估計是病急亂投醫,國王就當大師是一柔道黑帶高手使了。不過大師也端是厲害,和邪魔外道們飛沙走石一頓開打,其間自然免不了在四處空中來水裏去的(要不然現在桑耶山和山南一帶怎麼會留下那麼多戰鬥遺址),街邊混混們玩真的那兒玩得過武林正派,何況還是一外援,最後終於邪不壓正,妖魔們們被一頓暴扁打的是鼻青臉腫落花流水,最後有的是流落異鄉,逃到了偏僻的藏東崇山峻嶺中;有的是陣前起義,被大師招安改編成政府軍”——成了佛教的護法神,這倒是不放屠刀(也)立地成了佛,比如著名的法力殊勝、暴烈的白哈爾神王以前就是苯教的神祗。

  見大師多才多藝,於是英明的國王就請蓮花生大師來主持桑耶寺的建設,規模仍保持寂護大師的原設計,位址則由蓮花生大師親自勘測,贊普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寂護大師也沒閑著,就任桑耶寺建成後的第一任堪布。

  當然赤松德贊除了驚呼出一個寺名以外還開始認真地為寺廟做了許多工作。剃度七名貴族子弟出家為僧應該算一件。這七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史稱桑耶七覺士。不敢說這七名年輕的子弟都是心甘情願地出的家,其中多半也有懾于王權威儀半推半就的,但數年後他們都被委任為講經的規範師,並因此而被後人奉為西藏藏傳佛教的先驅者,聲名顯赫於佛教界和西藏的歷史,這倒大概是他們當初怎麼也沒想到的吧。

  桑耶寺的建築規模宏大,佈局奇特,初入寺中,也許會被鱗次櫛比殿塔林立的奇怪佈局所迷惑,但你如果瞭解了這些單獨建築所蘊涵的意義和在整個寺廟佈局中所起的作用以後,你一定會為這座在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群所傾倒、所折服。桑耶寺的建築,據說是仿照古印度婆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歐丹達菩黎寺為藍本而建的,全寺的建築完全按照佛經中的大千世界佈局:中央為世界中心須彌山,由一座藏、漢、天竺三種風格的三層鄔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陽、月亮兩殿,象徵宇宙中的日、月雙輪;鄔孜大殿四個角上分別建有紅、白、綠、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還均勻分佈著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鹹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廟建築群的週邊是一道圓形的圍牆所環繞,象徵著世界週邊的鐵圍山。整個寺廟的建築佈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羅(壇城)有幾分相似。

  在鄔孜大殿的頂層居高四望,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分別是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強巴林、桑結林四大部洲,周圍可見八小洲、日月殿和白黑綠紅四塔星羅拱衛,精湛的構思巧妙的佈局,將會讓你歎為觀止。



  鄔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主殿,位於全寺的中心地帶。大殿坐西向東,高為三層,底為藏式風格,中層為漢式,頂層為印度樣式,因此三樣寺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的。大殿和甬道回廊裏均繪滿了各種題材的壁畫。除了一些你在其他寺廟裏也能看到的傳統的宗教繪畫外,在桑耶寺鄔孜大殿內圍牆中層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畫,畫中記載了從遠古傳說的羅刹女與神猴結合繁衍藏族開始,一直到宗喀巴創立格魯派,止于九世達賴業績。壁畫長9 2米 ,洋洋灑灑,恢弘壯麗,被譽為西藏的繪畫史記。此外在鄔孜大殿一層和二層有桑耶寺史記,二層的南側有蓮花生傳記等精美的壁畫。在大殿門口左側,有一塊古老的石碑,上面記錄了赤松德贊於西元779年發佈的正式以佛教為吐蕃國教的教令。大門正廊上還掛著一口歷經千年的唐式古鐘,這是西藏歷史上鑄造的第一口銅鐘。據說是為紀念赤松德贊第三妃沒盧氏(又有一說叫菩提氏),她帶領三十名貴族婦女削髮出家,成為西藏歷史上的第一批尼姑。


 


雍布拉康所在的紮西次日山並不是很高大,雍布在藏語中是母鹿,就是指紮西次日山形像一隻靜臥的母鹿,是後腿,是宮殿,合在一起,雍布拉康就是母鹿後腿上的宮殿的意思。母鹿這樣的詞給人都是溫柔、安詳的意思,再在後腿上建一宮殿,所以估摸著那宮殿也不會高大、險峻到哪兒去。但雍布拉康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卻往往是很高大、險峻和氣勢不凡,這可能是由於四周都是曠野和田壟,加上來時一路在河谷山脈之間穿行眼光逼仄,猛然間見平原上一宮殿拔起於山巔的原因吧。

  雍布拉康據傳說建於西元前二世紀。據說,一世贊普乃天神之子,有一天他從天梯下降至贊塘平原時,被當地十二個正在放牧的苯教徒看到並擁他為王。牧民們用肩頭當座把他高高抬起,故稱其為聶赤贊普(意為肩座王)。此後,雅礱部落的人民就修建了雍布拉康,作為聶赤贊普居住的宮殿。 


 


這座宮殿也成為歷代吐蕃贊普的王宮,直到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高原,將王都遷往拉薩。不過,即使英明神武如松贊干布,也不敢忘了雅礱這塊吐蕃的根本之地,不時還回來居住,據說文成公主遠嫁到西藏後的第一個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過的。雍布拉康還有一神奇之處,自第一代聶赤贊普以來,歷代贊普皆以苯教為護國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贊普拉妥妥日年贊時期。傳說有一日天降神物於雍布拉康的頂上,內有經書、法器和咒語若干,可是當時誰也不識這些東西的奇妙,只知是些好東西,於是將之供奉起來,還取了一名叫寧波桑哇,意思是秘室。直到後來許多年以後,才有後人識出密室中的《諸佛菩薩名稱經》等珍貴經卷,方悟出其實佛教在松贊干布時期以前早就進入了西藏了,只是因當時地上的苯教勢力太盛,才只好先空投,再埋伏,以待後日。該宮殿隨之成為佛教聖地,也由此變成了一佛殿,成為許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為許多伏藏的發現和埋藏之地。


 


雍布拉康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3層建築。一層的前半部為門廳,面積33平方米,門廳外是一個帶簷的小平臺。後半部是佛殿,供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等的塑像。第二層亦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三面環繞矮牆的平臺,後半部是帶天井的回廊。五世達賴喇嘛時在碉樓的頂部加蓋了四角攢尖式金頂。雍布拉康除部分僧房外,還有一間供曆世達賴喇嘛來此禮拜時居住的臥室。

  在雍布拉康山腳下,離旅行車停車的停車場大概三百多米遠的一個山坡上,有一終年不斷的泉水,名為噶爾泉,傳說是松贊干布的重臣噶爾東贊首先發掘出來的。這眼泉水常年長流不竭,許多到雍布拉康朝聖的藏族老鄉下山後都會在這眼泉水邊洗漱一番,或是喝上幾口,據說該泉的泉水可治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