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牛糞火俗--轉自西藏拉薩友人 梅朵 老師文章.


 


 在西藏人的眼裏,牛糞是個寶。這是因為除了南邊的林區以外,其他地方都在高海拔地區,燃料多以草皮和牛糞居多,尤以牛糞容易得到且好燒,所以牛糞成為西藏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燃料。一個人如果在馬路或田野上看見光滑的牛糞時,會親切地說一聲:好一朵漂亮的黃蘑菇喲!趕緊撿回家中。

   
人們這麼喜歡牛糞是因為藏族人素來有一種說法:兒不嫌母醜,人不嫌牛糞髒。還有當一個人瞧不起另外一個人或對一件什麼事不屑一顧時,看不慣的人會說出一句古老的諺語:黃牛糞底下也有人呐。聽者再不言語什麼。大家都認為不能小看牛糞,它很重要。沒有它,你就吃不上飯,喝不成茶。另外,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即使再不起眼的地方,也會有寶物或能人。所以藏族人能從牛糞火味裏嗅出了家庭的溫馨;藝術家也能從中悟出藝術的真諦。

   
說來你也許不相信,西藏的個別藝術家特煩香煙味,而極喜歡牛糞火味,如若 三兩 月嗅不到牛糞火味,便沒了靈感,非跑下去走一圈不可,否則什麼也做不成。在牧民的帳篷裏,或農家小院裏喝兩碗用牛糞火煮得濃香的酥油茶,抓兩碗糌粑,就這樣與農人或牧人生活上一段時間,藝術靈感就不期而至了。

   
這就是西藏,這就是牛糞火味。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究其原由,牛糞不僅僅是燃料,它還是木柴、煤炭、天然氣和其他現代燃料所替代不了的一種吉祥物,是人們的生活和信仰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這就是西藏——雪域高原自然環境中所特有的民俗事象。

   
聽老年人講,牛糞作為燃料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牛糞在藏語裏叫久瓦,意為燃料,沒有糞、尿的含義。人們對它不但沒有不乾淨的概念,而且還覺得很親切。很多拉薩人雖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豪華住宅,但因為自己是來自牧區或農區的人,對牛糞和牛糞火有一種別樣的感情,依然從八廓街市場上買回或從鄉下帶回來半卡車幹牛糞,整齊地碼在房檐上,一來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煨桑時用一些,再則有事沒事瞅上一眼心裏就舒服。有了它,覺得家裏不愁吃不愁穿一樣,心裏挺踏實。

   
城裏人都這樣鍾愛牛糞,農村和牧區就更不用說了,一日三餐和取暖都要靠牛糞,牛糞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平常,家裏人不管有多忙,都要抽空將圈中之牛糞鏟出來拌些麥杆草屑調勻,再貼到院牆上,用手拍實。摻有麥草屑的牛糞,晾曬乾以後,不易碎且耐燒。幾天後,再把幹透的牛糞取下來,整整齊齊地碼在房檐或院牆上,或者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碼成垛,甚至在嘛呢堆旁都有牛糞垛。像後藏日喀則地區的人將牛糞要麼貼在牆上,要麼做成牛糞磚,等稍幹後整齊地碼在院牆頂上,四周都是,有的還碼成各式各樣的花樣,也不失為一種環境裝飾藝術。

   
總之,有人的地方就有幹牛糞碼成的牆或牛糞垛。家裏牛糞儲存得多了就覺得安寧祥和,別人見了碼得又多又好看的幹牛糞也稱讚不己,投來不無羡慕的目光。在整個西藏,幹牛糞儲存得多的人家,在人們的眼裏是治家有方,勤勞和富有的象徵。

   
墨竹工卡縣紮西崗鄉吉古村人在夏天牛糞多時,將牛糞餅集中起來在自家門前碼成圍牆,裏面是菜園。進入冬天又在圍牆裏圈養牛羊,待來年春天,牲畜被趕上山進入夏季牧場後,再用牛糞餅作燃料燒茶做飯。西藏那曲的藏北牧民在帳篷外用牛糞圍一圈 一米 多高的矮牆,用來擋風。帳篷入口的左邊是安置鍋碗瓢盆的地方,有的人家還在這裏堆放一點牛糞,以便隨時取用。

   
定居的牧民一般都蓋有簡易土房,土房旁邊用牛糞砌一圈 一米 來高的矮牆作牛羊圈,用牛糞築圈方便、省工,還可以根據風向降低或加高圍牆的背風面和迎風面。用牛糞圍的畜圈一般在藏曆九月底前砌好,準備越冬。畜多的牧戶給牛羊分別圍砌畜圈,牛羊少的牧戶只圍一個圈,小羊在中央,大羊在小羊的外邊,牛在最週邊,這樣既可防止野獸侵襲,又可以防寒保暖。



在西藏牧區人們生活燃料基本上全是幹牛糞。不論是在家,還是遊牧在外,甚至朝拜神山聖湖也都如此。條件好一些的人家,不論在家還是外出都備有牛糞火爐和風囊,一般人家牛糞火只在家中用,出門時不帶爐子,生火燒茶時,撿三個石頭支起爐灶,把茶壺或平底鋁鍋平放在石頭上,石頭中間燃起牛糞即可。 這就通常人們所謂的三石一頂鍋。草原上風很大,沒有相當的技術,生起牛糞火還是很不容易的。從前沒有火柴時,牧人們用火鐮磨擦幹牛糞,使之發熱起火。火是暗火,再將暗火吹燃成明火做飯燒茶。現在有了火柴,但火柴是不能立刻點燃牛糞的,尤其是在寒風嗖嗖的草原上,火柴一閃即滅,沒有輔助工具是根本不行的。聰明的牧人用當地產的一種苔蘚,灰色,酷似灸,長度在一釐米上下,很軟,燃點很低,謂之火絨草,將其搓成燈芯裝在火柴盒裏存放。用時,用兩根火柴夾住一根火絨草,把火柴擦燃後,明火雖被風吹滅,但己將火絨草點燃,當然也是暗火,微弱得幾乎看不見有火,但牧人非常麻利地將火絨草埋進牛糞末裏,用風囊輕輕地吹,初不見動靜,再吹 三兩 下,就有青煙從牛糞裏升起,再吹 三兩 下就有火苗往上串,接著明火忽忽直舔壺底。要不了一根煙的功夫,一壺茶便燒好了。牧人們不管自己多麼渴,第一口茶自己是不能喝的,一定要獻給神靈。把燒好的茶往壺蓋裏倒上少許,分三次灑向曠野,並說:祭神了!”這句話用藏語說出來非常好聽,尤其是他們對神靈虔誠的面容,顯得與大自然那麼和諧而自然,令觀者感動不己。

在西藏煤氣灶出現以前,拉薩等城鎮居民大都以幹牛糞為燃料。用燒過的牛糞灰填廁所,一則清理了垃圾,二則除了異味,既衛生,又經濟。城鎮居民所用牛糞量比較大,使得附近的農村及牧區人將大量牛糞裝在牛毛口袋裏再用毛驢和架子車拉到拉薩出售,在拉薩等城鎮的小巷裏常能聽到悅耳動聽的:久瓦賽,久瓦賽!的叫賣聲。如今在拉薩八廓街深處的極個別甜茶館和藏餐館裏還有用牛糞為燃料的。其餘大都已改用煤氣灶做炊。不過拉薩附近的農村及廣大農牧區仍以牛糞為主要燃料。

牛糞除了作燃料,還有保溫的作用。在西藏,人們的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酥油茶是用牛糞火煮的。煮好的茶,放涼了不能喝,酥油凝固了易鬧肚子;如若再燒開,酥油與茶水分離,不好喝。煮好的酥油茶需要保溫,要做到既不涼也不開方能隨用隨喝。在暖瓶出現以前,藏族人早就發明了用牛、羊糞火使酥油茶一天之內保持恒溫的方法。將煮好的酥油茶盛在陶壺中,再將陶壺坐在陶火爐上。事先在陶火爐底鋪上一層三四寸厚的羊糞,又在羊糞上面放一層牛糞火灰,將底部的羊糞蓋得嚴嚴實實,既要讓羊糞燃燒,又不能使其冒出煙來。每隔 一兩 個小時,用火鏟從爐邊輕輕鏟動一遍,使之慢慢燃燒,又無明火,也無煙味,既可保持清潔又可長時間使酥油茶保持恒溫。

在西藏、甘肅、青海等藏區的人們還有用牛糞火灰烙餅的習俗。他們在用牛奶和成的面中加入酥油,攤成餅狀,扒開牛糞火灰,將餅平放在火灰上,再蓋一層牛糞火灰,不時翻看,烙好後存放起來,隨用隨取,香甜酥脆,非常可口。西藏日喀則一帶還有用牛糞火灰烙手鐲形面圈的習慣,不但好吃,而且也好看,這種面圈在藏語中叫帕廓



甘、青牧區還有一種烤大餅的習俗,這種大餅一是用於祭神,二是用於敬獻活佛。一般的大餅用二十斤麵粉,中等的用五六十斤,大的得百十來斤,據說還有更大的。這些面餅都烤得外脆內香,都是各家派出來烤餅能手,能烤出祭神敬佛的大餅的人在人面前是很風光的,人們很看重這項技術。當然對烤這種大餅所需的牛糞也有特別的要求。一定要用黃牛牛糞火灰烤餅,火硬而且旺,烤出來的大餅格外香。祭神或做完佛事活動後,信徒們都以能分享到一點這樣的大餅而感到莫大的榮幸。

西藏人除了用牛糞燒茶、烤餅、做飯外,還用它來燒制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陶鍋、烙餅鍋、陶蒸籠、香爐、背水桶、青稞酒壺、酥油茶壺、牛糞火爐、香插、酥油燈、花盆等陶器。如墨竹工卡縣陶村、江孜陶村等都是用牛糞和草皮混合作燃料來燒制陶器。

此外,在西藏的其他一些習俗中,牛糞也是重要角色。在新居落成喬遷之喜時,新居裏一定要事先安放好湯東傑布(為喇嘛教噶舉派僧人。本名尊追桑布,曾演藏戲募捐集資修建雅魯藏布江鐵索橋,又被稱為鐵橋活佛。民間一直流傳著他的故事。藏戲演員、鐵木工匠均奉他為祖師。民間在新居中供奉他為柱神,有他在,則房屋千秋永固)塑像,一袋上好的牛糞和一桶清水。寓意主人住進新居後的生活富裕,幸福安康。同樣,民間舉行婚禮時,在特定的位置中央要懸掛用五彩哈達挽紮的象徵婚禮吉祥物的彩箭,彩箭下麵擺放一袋上好的牛糞和一桶清水,上面各系一條潔白的阿喜哈達,象徵新婚夫婦婚後生活美滿,兒孫滿堂。

後藏日喀則一帶藏曆初一有納新的習俗,這天一大早,每家每戶的人端上祝福吉祥的切瑪”(五穀鬥) 和糌粑出門納新,在路上看到誰家的牛糞好,乘人不備時拿上幾塊裝進背簍裏,在取牛糞處撒些糌粑,祝那家人吉祥;再到泉水處汲水,向泉水獻上哈達,還要煨桑,往桑煙上撒些糌粑,以謝水神。回家後,在請來的牛糞上貼上酥油花,稱為牛糞新,放進牛棚裏,再把取來的水新供奉在正屋護法神面前,為供水。民間認為如此這般便可招福納祥,還可防止新的一年中莊稼免受霜、雹之災。

在初一十五祭神時,用燒得半透的牛糞作火引,來煨桑,是為火種,以為吉祥。老人過世後,家人即可從售陶小販處買來一個小陶鍋,用燒得半透的牛糞作火引,放在陶鍋裏,其上撒上糌粑、紅糖、白糖、牛奶等三葷三素食品,將陶鍋懸掛在家門口,一則報喪,二則讓其始終冒煙,以為是死者的食物。直至七七四十九天,送至拉薩河,讓其順水向西漂去,祝福死者魂歸西方極樂世界。

藏醫中有一種獨特的嗅煙療法,藏語謂之龍杜,即將一種安神藏藥,撒在牛糞火灰上讓其冒煙,讓病人用鼻嗅,病人嗅到這種煙味,能起到鎮定、安神的作用,且療效顯著。

西藏的面具久負盛名。在眾多的面具中有一種是以牛糞為材料做成的。這種面具是將牛糞與各種草藥、植物膠混合,再與布等纖維材料脫胎成形。此類面具的特點是重量輕、防腐爛、有韌性、防蟲蛀。這種面具一般作為供奉的聖物懸掛。

最有特色的要數藏族人過年時用牛糞做餡討運氣的習俗了。有一年二十九夜 ,我和貢嘎縣姐德秀鎮上的一戶人家一起吃年夜飯。這頓飯是一頓麵食,將面掐成小疙瘩,與青稞麥片、豌豆、人參果、碎肉、蘿蔔等九種食物煮在一起,平時這種飯叫突巴,而在二十九夜的這頓飯是專為驅鬼儀式做的,故而改稱為古突 為了增添吃年夜飯的氣氛,做飯時在麵團裏包了些不能吃卻又能在引人發笑時討個吉利的東西。飯端上來後,每個人顧不上吃飯,而是一個勁地在自己的碗裏挑東西,有的人吃出來的是辣椒,有人吃出來的是火炭,因為吃到辣椒的人說明他是個辣子嘴,引得眾人哄堂大笑,而吃到火炭的人說明他的心是黑的,又是一陣大笑。就這樣每吃出來一樣東西,眾人就笑一陣,到後來吃出來的東西還有石頭、羊毛等九種以上。最後當有人吃出來一小塊牛糞時,大家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笑完後,眾人舉杯向他祝福,因為吃到牛糞的人是最有福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