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西藏風箏 --轉自西藏拉薩友人 梅朵 老師文章.


  在很久以前雪域高原就有許多民間廣為流傳的遊藝,其中的風箏有它別具一格的特點。

  按以往的習俗,放風箏的季節一般為每年的秋季中旬間,問一些老者就可知一二。為何認為秋天才能放風箏,因為衛藏地區這時風力較足。放風箏時間過早會引起農民的非議,說放風箏的時間早了秋季就過早終結。比如:莊稼和果樹的葉子過早的凋落。一般在藏區的各個地方都有放風箏的習俗,但最集中的在拉薩和日喀則的各城鎮中。

  放風箏的人主要以青少年居多。他們主要在房頂或廣闊的原野上放風箏,一些特別喜歡放風箏的小夥子一放起風箏就會忘記整天的勞累,越放越起勁,有時還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特別是風箏在空中相互爭鬥時有一種戰鬥機在空中作戰的風采。

  藏族風箏雖然它的形態單一,菱形平面,但是它的圖形豐富,具有爭鬥玩耍的功能。放風箏的人按放線和收線的微妙變化可以使風箏在空中上下迅速升降、旋轉、左右打滾。秋天在碧藍的天空中風箏與白雲並肩飛翔的情形給豐收的季節增添了一份美景。

  藏族風箏具有放飛,玩耍、爭鬥等各種技巧,放飛者要逐漸熟悉和掌握。風箏的中軸和橫軸比較軟。風箏中線的緊松使風箏不斷旋轉。有的在風箏尾部加一條尾巴條來控制平衡。

  風箏的樣式有大有小,軸的粗細也有差別。風大的時候適合用粗軸,風小的時候適合用細軸。當風箏在空中爭鬥時顯現出非常熱鬧的場面;五顏六色的風箏把藍天點綴得更加絢麗多彩,觀看風箏的人們還不由自主地叫喊指揮放風箏的人。風箏在空中相互爭鬥時必定會輸贏結果,這一結果的好壞關鍵在於線的耐用,放風箏者非常注重線的品質。小時候我記得從外地運來的線品質好的為鐵鏈牌、大象腰、蘋果牌等常用品牌。線的品質再好也需要加耐磨漿。耐磨漿的主要成分有玻璃粉、植物的粘膠、麵粉、糖料、水等,這些原料按比例放到鍋裏煮,煮完冷卻後等到有一點溫度時就要上線。上線時兩個人在太陽底下按一定距離一人左手裏倒一點剛弄好的耐磨漿,線放到漿裏用右手把線輕輕抽動,線上沾了一層非常薄的耐磨漿成了保護膜,另一個人把線拉到一定距離慢慢卷在小輪上,這時若你不小心帶刺的線會傷你的手。

  放風箏時用來卷線的小輪有六軸型、八軸型、還有十軸型,按照放風箏者的年齡大小來選擇輪子,很講究輪上的圖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 的頭像
    Tim

    Tim的西藏獒犬

    T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