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鬥犛牛節--轉自西藏拉薩友人 梅朵 老師文章.


 


金果位於西藏白朗縣城西50多公里處,是者下鄉所轄的兩個行政村,約有150多戶人家,是一個半牧半農村。四面環山,環境優美。在這裏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遊戲,其中鬥犛牛是最讓人傾倒的競技項目。

  傳統的金果鬥牛節一般每3年舉行一次。當大地一片綠裝,羊兒歡蹦亂舞,牛群變得肥大壯實的夏末時,人們便開始籌辦節日,繼而扶老攜幼趕去過節。最初的鬥牛是一種祭祀娛神,祈求吉祥的宗教活動,後來逐漸變成相容娛樂的節日。節日這一天,趕著各自的牛羊,彙聚在草原上,搭起一個個黑色牛毛帳篷,人聲鼎沸,牛羊騷動,其場面非常壯觀。人們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將羊群趕入畜圈,由牧人象徵性地點數,以誇張的手段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裏,由於神祗的保佑畜群猛增,並向神祗表示謝意。然後,為供給自家保護神的放生羊喂"切瑪",誦贊詞,以示祝福吉祥。同時,由該家族的主婦煨桑祭神,請求來年消災免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財運橫生,緊接著就是熱鬧非凡的鬥牛活動。在金果節日期間或平時有許多關於種牛和鬥牛的禁忌,節日期間只說吉利話,禁說不吉利的話等。
 
  參加鬥牛的必須是未經閹割的公犛牛,即種牛。鬥牛採取淘汰制的辦法,種牛出戰時,發出一種沉重的挑鬥聲,口吐長舌,身體劇烈抖動,時而觸物磨角,時而翅尾搖甩,耀武揚威地迎著對方緩步而行。這時主人們的心情更是激奮異常,他們手搖哈達,向空中抛灑著"切瑪",嘴裏不斷地喊叫,在各自主人的呐喊助威和牛群的陪護下,兩牛抵角,決定勝負。幾經爭鬥,剩下最後兩頭爭奪冠軍。鬥牛結束後,主持人向獲得本年度冠軍的種牛獻上哈達。舊時,冠軍得主的獎賞為:一年之中免去牛差,可任意在水草豐美的地方放牧。

  如今,金果鬥牛節的規模比以前更大了,節日內容比以前更豐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